在经历了2017年暴雨侵袭后,渐渐暴露出防洪排涝能力不足的湘江东岸(杜甫江阁—银盆岭大桥)防洪堤坝,将全面升级防洪排涝体系,构筑新的防御系统。时刻新闻记者今日从长沙市工务局获悉,湘江东岸防洪综合改造项目一期堤防改造工程即将启动建设方案。根据方案,防洪堤坝将按照200年一遇的标准设置,计划总工期18个月。
设计:可防御200年一遇的洪水
长沙湘江东岸现有堤防多修建于上世纪70年代,后陆续进行过改造,但依然存在防洪标准低、部分堤段有安全隐患等问题。
据资料统计,湘江干流1949年以来曾发生过10余次历史特大洪水。特别是2017年洪水期间,洪峰水位达39.51米,超警戒水位3.51米,长沙城区湘江东岸杜甫江阁至中山路以及湘雅路至开福寺路段出现漫堤,其他堤段局部渗水。
“湘江东岸防洪综合改造项目是市委市政府确立的一项民生工程,其主要是为了完善湘江东岸基础设施,为长沙主城区提供防洪排涝安全保障。”长沙市工务局副局长熊翠玲介绍,洪水退后,长沙市政府立即组织对全市范围的防洪、防涝、排渍设施设备进行了全面评估,结果显示对湘江东岸(杜甫江阁至银盆岭大桥)堤段进行加高加固处理势在必行。同时明确由长沙工务局作为建设单位负责该项目的组织建设,目前前期工作基本完成,即将启动建设,全线共划分为12段,其中9段的防洪标准为200年一遇。
防洪标准的“N年一遇”,是一个频率的概念。“N”表示在许多年统计下来分析某一洪水或水位重复出现的间隔年数的平均数。所谓“100年一遇”,并不是说正好100年中出现一次,它带有统计平均的意义,100年中可能出现好几次,也可能一次都不出现,只有在大量的长期过程或对长时期来说才是正确的。将防洪标准提高到“200年一遇”,意味着规划工程全部完工后,可防御“200年一遇”的洪水。
创新:使用装备式防洪墙,不用时可收起来
此次实施改造的堤防主要沿现堤防外肩线布置,采用堤防内外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加高加固。
其中,杜甫江阁——湘江一桥南(1.0km)堤段实体挡墙按100年一遇静水位实施;湘江一桥南北长廊段(0.25km)和营盘路——湘雅路(1.1km)堤段维持现状不动;其余堤段(2.8km)实体挡墙均按满足200年一遇静水位实施到位。本次实施未达到200年一遇静水位的堤段,远期再实施。
对于加固措施,将在原防洪墙外侧新建约0.8米厚钢筋混凝土面板墙,新老墙间采用钢筋连接,使实体防洪墙更加牢固。
除了这些常规措施,此次工程还将创新使用铝合金材质的装备式防洪墙,汛期安装使用,非汛期拆卸储藏。一期工程中的装配式防洪墙设计为点状分布系统,散布于杜甫江阁至银盆岭大桥之间的18个防洪缺口,为了能让这些可移动的防洪墙在时间得到使用,还将在战备码头段建设消防取水点和约1000平方米的装配式防洪墙设备间。
10月启动涉水工程建设,注重环保
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项目设计总工程师李建习介绍,该项目属防洪综合性改造工程,同步实施7处通江管涵,全部涉及深基坑破堤开挖支护以及河道大面积围堰施工,技术难度大、安全风险高;同时,部分施工区域位于湘江一级饮用水源保护区,环保标准要求高。
9月28日确定中标施工单位为湖南百舸水利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后,计划10月初先行启动涉水工程建设,主要包括无返浆高压旋喷桩基础处理、新建钢筋砼防洪挡墙、7处穿堤部分通江管涵改造等,涉水主体工程须在2019年5月1日汛期前完成;后续非涉水部分及景观亮化等附属工程在2020年4月完成。
了解到,除了对堤防进行加高加固,该项目还将对防洪堤内侧的景观进行改造,改造内容包括堤顶铺装、围栏改造、夜景亮化等,景观改造总面积近5.5万平方米。同时因去年汛期洪水浸泡,湘江东岸防洪堤上原装配的大部分LED洗墙灯、护栏灯都已损坏。为增强城市活力和塑造富有特色的城市夜景,项目拟采用艺术创意和照明工程相结合的方式,依托道路、堤岸的地理优势,构建整体滨江夜景格局。
湘江东岸防洪综合改造项目实施后,将会大大提高现有堤防的防洪标准,更大程度减轻长沙防洪压力,配套景观工程实施后将进一步提升湘江东岸沿江风光带景观质量。